
时代在变 初心未变 ——“江河卫士”广东水文成长侧记
- 来源:广东省水利厅 发布日期:2019-09-25
前 言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春华秋实,70年日新月异,70年砥砺前行,70年翻天覆地,70年祖国从一穷二白的国度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着祖国的成长,水利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广东水文作为水利大家庭的一份子,不忘初心,谨记“江河卫士”职责,充分发挥防汛抗旱“耳目”和“参谋”的技术支撑作用,牢记使命,把脉江河,服务民生,在广东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等各项进程中作出重大贡献。
人民水文 为人民
70年前,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广东亦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水文工作更是艰难,要人才没人才,要技术没技术,要经验没经验。因城市防洪的需要,大部分水文站点设在了偏僻的山区,那里远离城镇,那里人烟稀少,那里背井离乡,那里寂寞清贫,那里还要与洪魔斗智斗勇。要不是凭着“求实、团结、奉献、进取”的广东水文精神作支撑和广东水文人立志要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坚定信念,一般人是很难在水文站待下去的。
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老一辈广东水文人任劳任怨,几十年如一日,把最美的青春奉献给了水文。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水文站,他们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发挥顽强奋斗的精神,勘查河流走势、设立监测站点、测量河道情况、收集水文资料。他们坚持每天观测水位、雨量和蒸发量等水文要素,记录和整理数据资料,遇到暴雨洪水的时候,还要与天斗、与地斗、与洪水斗。每当想到自己做的工作可以为下游社会和老百姓提早做好预防和转移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总会充满满足感和自豪感。
日复一日,就是在这么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了不平凡的水文人;年复一年,就是在这么简单的工作上成就了不简单的水文事业。
建国七十年来,广东水文人积累了丰富的水文成果、历史资料、洪水总结、经验发现,和为人处世、干事创业的做人做事基本准则,为当地防洪抗旱、防灾减灾立下汗马功劳,为水文事业传承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出于对水文工作的热爱和负责,广东水文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技术人才、业务能手、时代先锋、劳模英雄,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发挥聪明才干,提升自己,奉献水文,服务社会。
人民的水文工作就是要服务人民,不管有多难,不管有多苦,不管有多累,只要心中有人民,那么我们就会无所畏惧、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粤水有我 粤安澜
洪水犹如猛兽,甚至比猛兽强上百倍千倍。广东位于珠江下游,境内河流众多,有西江、北江、东江、韩江等大江大河及上万条中小河流,湖泊水库星罗棋布,又濒临南海,深受台风影响,兼有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地形地貌,还有三大暴雨中心,极易形成洪水,防汛、防洪、防风形势极其严峻。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地区出现了多场次的暴雨洪水,尤其以“82.5”、“94.6”、“06.7”、“13.8”等大洪水出名。这些大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社会影响十分巨大。
试想一下,在广东地区,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GDP连续位居全国第一;两个超级城市(广州、深圳)位列其内;一个省就贡献了全国超十分之一的GDP;更有世界上赫赫有名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经济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同时该地区常住人口破亿,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省,社会治安压力很大。该地区又毗邻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治地位十分突出······
要是因为没有提前做好洪水预报工作,导致一场洪水引起大面积的停工、大规模的停业、长时间的停课、无法预期的停市、群众的家破人亡,那么就会造成社会的动荡,经济的失调,百姓的不满,后果将会是十分恐怖和严重的。
上面所说的情况,建国后都没有出现过,那是因为有广东水文的提前预警预报。在洪水来临之前,广东水文人时刻准备着,预报在先;在洪水来临之时,他们冲锋在前、毫不畏惧,冒雨抢测洪水数据,充分发挥防汛尖兵的使命。正是有了广东水文时时刻刻监视着广东境内江河湖库的水情运行状况,特别是暴雨洪水期间的情势变化,提前做好了预警预报工作,为政府出谋划策,为百姓排忧解难,才会助力广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大灾大难面前波澜不惊,使其发展更加安全、更加稳定、更加顺利。
与时俱进 变化大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广东水文一直都有自我革命,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勇气。经过几代广东水文人的努力,广东水文在各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在测验手段上。从过去人工亲自涉水测验到借用缆道测验,从利用船载设备测验到固定式在线测验,从接触式测量到非接触式测量,技术越来越发达,生产效率越来越高,安全生产事故越来越少。
在水资源监测上。从以前定期出一份监测评价报告到向实时水质监控上发展,从简陋的化验室到国家标准的现代化实验室,从常规监测到应急监测,从人工采样到无人机采样,水资源监测工作前进的何止是一大步?
在水情预警预报上。从过去的在图纸上点绘数据、手工计算到利用计算机搭建预警预报平台,从单站预报到流域预报,从观天象、看报纸、听广播了解未来天气情况到通过互联网实现气象信息共享,水情预警预报的效率不知提高了多少倍。
在数据管理上。从最开始的手工抄送资料,到通过邮递送达,到利用传真电话机发报,到通过计算机和手机实现网络发送数据,手段越来越先进。从人工整理资料一旬一报,到建立遥测全天候数据采集系统和建成全省水文数据云平台,实现实时接收数据和共享数据,我们哪一步不是与时俱进?
在服务对象上。由单一的面对防汛抗旱部门,到面对地方政府,到通过传真、短信、电话、电子邮件、广播电台、报刊、电视、微信、网络等载体使水文信息直接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不是做到了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初心?
在体制管理上。从以前的总站-分站-测站,以测站建设、人员驻站为主的模式,到现在的省局-分局-测报中心-测站,大力实行巡测管理、集中测站人员在地级城市办公。体制上的改革对解放一线生产力和集中基层力量干事,效果明显增强。
广东水文正是本着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力求提高技术水平和解放生产力,一次又一次的开展自我革命,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才实现了质的飞跃和蜕变,在很多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也获得了国家防总、水利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广东省水利厅等的肯定和荣誉,得到了地方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和拥护。
初心未变 永不变
70年后的今天,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则新闻:广东省220条主要中小河流可实现洪水预警预报!放眼全国,能够做到中小河流预警预报的省区市还真不多,覆盖全省区的就更少了。这有力地证明了广东水文初心未变!证明了我们并没有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作环境的变化、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忘记使命!
其实,广东水文之所以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原因是因为我们时刻紧跟党中央、国务院、水利部、广东省委省政府、广东省水利厅的步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在路上。接下来,广东水文将在做好现有工作之上,在城市内涝灾害防御、山洪灾害预防、水库(水电站)安全运行科学调度和助力河湖长制上发力,以更加有为的姿态扩大监测服务面,贡献一份力量,造福一方百姓。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改革开放前,广东地区贫穷落后,广东水文人坚守信念,牺牲小我,奉献大家,牢记使命,为民服务;改革开放后,广东一跃成为全国经济最强区,时代在变,但广东水文人的初心始终未变,他们还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监测预警水平,拓展业务范围,服务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我相信,来自于人民的广东水文,永远都会初心不变,永远都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广东水文将立足防大汛、抗大旱、防强台等最不利因素,时刻紧绷水旱灾害防御意识,努力在水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上迈进,以水文的信息化带动水利的信息化,以水文的现代化推动水利的现代化,一如既往地做好水文尖兵的本职工作,一如既往地提供准确公正的涉水信息,一如既往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如既往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结 语
“当回忆久远,初心始现。任时光流转,我还是我。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我心中的不变”,这首《我变了,我没变》歌曲的歌词,放在这里实在是太贴切了,完全是广东水文的真实写照。广东水文做再多的技术、制度、理念、人才、管理、形象的改变,其实都是为了心中那永远不变的为人民服务的初衷。
习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之前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属于过去,不能作为永远骄傲的资本,唯有奋斗才有未来,才有亮丽的底色,才能拥有幸福。
奋进新时代,“江河卫士”广东水文将秉承“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水利精神,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上,继续做好河流系列资料的收集,研究河流特性;继续做好江河湖库的水环境监测,保障水安全;继续做好水情的预警预报,服务民生;继续奋发向上,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作者:何际斌)